首页 机构设置 政策解读 双创学习 科技创新 健康双创 视频图片 产业联盟 健康商城 商学院
  • 手机版
  • 121winsb.com > 健康社区 > 特色服务 >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中医药高等教育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2017-04-01 18:12 双创健康中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因其在保障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保障。

      当前,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新形势、新挑战,有哪些改革举措?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进行了解答。

      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医药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新时期,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高要求。王国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医药高等教育战线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高等教育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王国强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化强国战略以及“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都需要中医药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系统谋划布局中医药发展。近期,国家又颁布《中医药法》,把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为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提供有力支撑。”王国强说。

      王国强表示,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主动地配合教育部,推进中医药教育综合改革。一要会同教育部印发实施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二要探索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健康服务人才;三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和学科;四要建立中医药人才供需平衡机制,合理确定中医药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

      推动构建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基层名中医等传承培养体系

      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公众对于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期盼。那么,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呢?对此,王国强表示,一方面,中医药高等教育难以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专业结构层次有待优化,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还有差距,培养方式以及评价和使用机制有待健全。中医药教育吸引力不足,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滞后,高水平师资匮乏等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中医药传统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优质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中医药事业包括高等教育参与国际合作的力度、广度、深度还不够,“走出去”缺乏总体谋划布局,与我国作为传统中医药大国的地位和对外开放的水平不相适应。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王国强称。在具体举措方面,一要强化中医医疗机构教育职能,推动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要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推动构建国医大师、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基层名中医传承培养体系;三要在中医药院校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并打造成为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平台;四要支持中医药院校在境外开办中医孔子学院、中医药中心等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五要在中医药“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中医药重大项目中,向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倾斜。

      在谈到中医药“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时,王国强表示,这一工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提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旨在通过搭建不同层级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选拔造就百名中医药领军人才,遴选培养千名中医药优秀人才和万名骨干人才,重点解决当前中医药大家、科研领军人才匮乏等问题。工程得到了财政部、中组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医大师等老中医药专家和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同,目前已经正式启动。(袁馨晨)

    责任编辑:李艳芳
          中国双创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公共服务重点网站。本网站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创新创业发展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双创”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01-53684885

    传真:0086-10-63343583

    媒体合作:0086-10-53397606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53397606

    广告合作:0086-10-63343583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协议 | 发展规划 | 常见问题 | 合作洽谈 | 网站声明 | 广告报价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2016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040089号-13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6层  邮编100089 联系电话:010—53684885 电子邮箱:ceic1010@chia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