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一弱酸,超过溶解度的尿酸盐析出呈针状结晶,特别容易沉积在温度较低的远侧端肢体(例如足趾)和酸度较高的组织(例如运动后的肌肉、关节腔),主要侵犯部位是关节的滑囊膜和关节软骨、肾脏和皮下软组织。关节腔中的尿酸盐结晶被吞噬细胞、白细胞吞噬后,可破坏细胞的溶酶体等细胞器,释放出蛋白水解酶、激肽、组胺、趋化因子等物质,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出、白细胞集聚等炎症反应;炎症细胞释放白介素(IL)-1,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激活环氧化酶-2(COX-2)合成前列腺素类,更使炎症范围进一步扩大,组织被溶解侵蚀,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多次复发可造成骨质穿凿状破坏,结缔组织增生,形成骨性肿大、活动障碍、畸形和局部骨质疏松。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成为结节状硬结,称为痛风石,在皮下可破溃流出。尿酸盐通过肾脏排出时,可沉积在肾间质,引起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病,可沉积成尿路结石,引起肾阻塞,晚期可引起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不坚持治疗的痛风患者约1/4死于肾功能不全。事实上,高尿酸血症比蛋白尿对肾功能不全进展更有预测意义。 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胰岛素可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 促进葡萄糖利用和能量生成, 抑制脂肪酶从而抑制脂肪分解, 加强细胞增殖分化和保护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的能力及促进周围组织(主要是骨骼肌)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 机体为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而代偿性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代谢综合征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该综合征是指在同一个体存在高尿酸血症、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一组代谢异常症候群, 其核心为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5]痛风病人发生糖尿病的机率大约为正常人的两倍。有人认为血尿酸升高可能会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 影响胰岛素分泌而引发糖尿病。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胰岛素抵抗及其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另一方面, 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可破坏胰岛β细胞而诱发糖尿病。同时,一份来自健康专业人士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及其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从中医体质方面开展了痛风患者胰岛素抵抗方面的研究。 中医认为体质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体质有两种表现类型。一是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它包括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特性和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等,可称为“生理体质”;二是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性,它包括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机体对病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病证的易转性等,可称为“病理性体质”。个体体质的特殊性,以及体质与疾病的易感性,疾病传变转归存在密切联系。 体质特征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是决定性因素,使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但体质还可以通过其他因素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具有可变性和转化性 体质是相对稳定且长期存在的常态,而证候则是暂时存在且易变化的病态。体质是“证”的未病形式,体质之偏性是潜在的病理变化。除了健康的体质之外,尚有病理体质,通过审查人的神、色、态、脉、舌等体征和性格、饮食、二便等,结合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诊断出病理体质,如气虚体质、痰湿体质等。具备病理体质之人,尚未发展成疾病。由于病理体质是其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物质基础,具有发生其相关疾病的倾向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疾病发生后的发展与转归。因此可以根据个体体质的不同进行辨证,早期给予相应的中医药治疗,改变具有可变性和转化性特征的病理倾向体质有助于阻断发展到疾病状态。中医治疗痛风时着眼于对痛风缓解期患者体质病理倾向的干预,改变患者体质中具有可变性和转化性特征的病理倾向,可减少痛风的发作,同时也减轻高尿酸血症对患者的危害。 治疗痛风中,尤其应该注意在痛风缓解期,通过中药干预,结合改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适当的运动)、规范饮食,改善痛风患者体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最终达到对痛风的规范治疗。(作者:王莘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