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发热”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很多疾病都有发热。小儿特别容易出现高热(超过39℃的体温)。一般家长特别注意孩子发热时的体温,尤其重视最高的体温数值,这一数值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时,向医生、护士叙述的小儿瞬间体温,而家长往往忽略小儿发热期间体温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发热的类型。体温的瞬间数值对疾病的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体温变化的趋势则在这两方面的作用更有意义。
小儿患病期间的体温处在不断变化中,体温的变化除了受环境温度、衣服的厚薄以及药物的影响外,原发疾病是影响体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此,人们将发热分为若干类型。 小儿最常见的发热类型为稽留热。这种类型的发热,指的是体温持续于39-40℃左右,24小时内体温的波动仅在1℃以内,可维持数天或数周之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急期都可出现这种类型的发热。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健全,大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出现这种类型的发热。弛张热的特点是小儿存在的高热,24小时内体温的波动达2℃或更多。这种热型往往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部化脓性感染等。另外还有双峰热、间歇热、波状热以及回归热等多种类型。一般认为,小儿时期的体温改变不如成人的典型。现今的家长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不断增多,常在小儿发热初期即使用退热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这使许多种疾病的体温变化规律大有改变,因而我们所见到的发热形式已不十分典型了。 对于精神状态良好、情绪稳定的婴儿,即使存在发热也不必紧急退热,以利观察体温变化的趋势。对于精神状态差、皮肤出现皮疹或伴有呕吐、腹泻的病人,应及时到医院看病,确定诊断,接受合理的治疗,此时,切勿以退热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